日本 ◦ 四國|四國遍路—高知:充滿誘惑的「修行道場」

by YU-LING

相對於發心道場德島,高知被稱為「修行道場」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實際走下來,高知是最考驗我心志的地方。
從第 24 番最御崎寺到第 39 番延光寺,高知境內只有 16 座道場,是四大道場裡最少的,寺院之間相距極遠。
要命的是,沿途多為平坦的海岸線,眼看公車一班班從身邊經過,要是不巧瞄到車上有遍路者,內心小劇場就會劇烈活動。

我承認,對軟腳蝦來說,能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就是充滿致命的誘惑!

。Day 9:走入修行道場

參拜寺院:0
🚶🏻‍♀️:26 公里

車遍路了兩天,原本的這裡痠那裡痛好了不少,精神飽滿地從德島走進高知,開始據說路途最為艱難的修行道場。
修行道場的難,在於心理上的不適應。
由於下座靈場遠在 60 公里以外,從每天都能參拜寺院,到走兩三天還見不到一座,心理落差還真不小。

過了中午,一路上只見到兩位遍路者,不禁心想:「該不會是因為走這段路太沒效率,大家都去坐車了吧?」
想著想著,前方忽然出現揹著大包小包,彎腰推著全身家當的遍路者,看樣子,對方是那種最 hardcore,自己打理三餐和住宿的野宿派。
看著他的背影,想著對方在一天的行走後,還要打理野宿的種種不方便,忽然覺得能在民宿吃飽睡好的自己,也沒什麼好抱怨的了。

。Day 10:四國遍路的文化特色「御接待」(おせったい)

參拜寺院:0
🚶🏻‍♀️:25 公里

從生見往椎名,沿途社區比昨天還少,途中看到有拉麵店就進去了,是一間有年代感的小店,客人們坐在吧台,老闆在中間廚房煮麵。
店裡只賣一種拉麵,以及各種配料和澱粉組合,我點了最簡單的拉麵。
過了一會,老闆夾了肉片,看著我說:Ok?
「Ok!」他可能以為我吃素,所以特地詢問。
煮好三碗麵後,他一一分送給客人們,這才瞄到其他碗麵只有蔬菜,只有我的這碗有肉,結帳時他也只收拉麵的錢⋯⋯真是感謝拉麵店老闆的招待!

繼續走了兩個多小時,在休憩亭坐了下來,一輛工程車停在旁邊,兩位工人正在施工。
其中一位一串日文問候,我趕緊說了自己來自臺灣,不會講日文,接著他送上咖啡跟碳酸飲料,做了個喝的手勢,離開前還為我加油打氣。
或許我走的這段路,就是為了遇見他們吧。

「御接待」是四國居民主動對朝聖者提供幫助與款待的一種傳統,表現方式多元,有人會送上瓶裝飲料、便當或水果,有些是熱情的祝福,還有居民會提供棚子、長椅,讓遍路者稍作休息。
這些不求回報的善行,起源於對弘法大師的尊敬與景仰。

。Day 11:走了兩天半,終於抵達修行道場的第一番靈場!

參拜寺院:第二十四番最御崎寺
🚶🏻‍♀️:15.3 公里

走了兩天半,總算抵達第 24 番靈場!
途中會經過空海修行所住的海蝕洞,右側是修行用的神明窟,左側則是打理生活起居的御廚人窟。

對 19 歲的空海來說,位於室戶岬的「室戶山 明星院 最御崎寺」是重要的地方。
某天,他在山洞專心修習虛空藏求聞持法,忽然聽到洞穴裡的聲響,接著,星星降臨,虛空藏菩薩的光輝照耀著他。
他從大唐留學回來的隔年,再次來到室戶岬,雕刻了虛空藏菩薩的雕像並創立了最御崎寺。
當時的明亮星星,成了「明星院」的由來。

。Day 12:遍路者晚上在幹嘛?

參拜寺院:第二十五番津照寺—第二十六番金剛頂寺
🚶🏻‍♀️:23.8 公里

今天在第 26 番金剛頂寺遇到第一天一起走的遍路者,真是開心極了!
在茫茫寺海重逢,對遍路者來說是非常難得的。
更巧的是,我們今晚還住在同一家民宿,吃完晚餐,認真做功課的他拿出了四國地圖和遍路聖經小黃書,討論起之後的行程。
說著說著,一旁走過 25 次完整遍路的大哥加入對話,現場氣氛更熱絡了。
遍路者吃飽飯後就是如此樸實無華,不是在查隔天天氣,就是在研究之後的住宿和行程,接著互道晚安回房休息。

。Day 13:三菱集團成功的秘密

參拜寺院:第二十七番神峯寺
🚶🏻‍♀️:22.2 公里

一般來說,官方劃分的難所總共是五座,但在一些介紹遍路的文章,會將海拔約 400 公尺的神峯寺列為第六座難所。
這所靈場在商業界很有名,19 世紀末,Mitsubishi 的初代社長岩崎彌太郎創立三菱時,他的母親每天從住家往返 20 公里到神峯寺參拜長達 21 天,為兒子的事業誠心祈禱。

神峯寺和其他寺院不太一樣的地方,在於上班族打扮的參拜者更多一些,有空海和岩崎彌太郎的傳說加持,神峯寺的香火相當旺。

。Day 14:慷慨到出乎我意料的高知人

參拜寺院:第二十八番大日寺
🚆:32 公里
🚶🏻‍♀️:4.5 公里

日本的天氣預報真的很準,今天大雨一整天,我決定靠火車前往下一座靈場,畢竟,接受變動和保持靈活也是一種修行。
由於提早參拜結束,我便提前抵達民宿,想詢問是否可以先寄放行李,卻遇上了我完全參不透的民宿老闆娘。

「妳參拜完寺廟了嗎?待會還有要去哪裡嗎?」
「參拜完了,我打算先寄放行李,然後去附近買吃的。」
「我待會要送上個客人的行李去市區,妳要不要跟我去?」
「好啊!」

感謝翻譯 APP 的日新月異,讓我們溝通暢行無阻,還能在車上聊旅行聊政治。
她知道我完全沒有安排任何觀光行程後,載我到了高知有名的弘人市場,吃排隊名店明神丸。
正當想說當然是各付各的,拿出錢包準備結帳,她直接拒絕,硬是請我吃了高知名物炙燒鰹魚套餐,連停車費都不讓我出,我瞄了套餐帳單⋯⋯那是 1/3 的旅館房價。

隔天一早,她還準備了一份早餐,並幫我把行李送到下一間旅館。
對客人這麼大方的民宿老闆,真的是人生第一次遇到,四國人的慷慨大方真是令我難忘!

。Day 15:「國分寺」為什麼到處都有?

參拜寺院:第二十九番國分寺—第三十番善樂寺
🚶🏻‍♀️:20.3 公里

要說四大道場有什麼共通點,那就是都有「國分寺」,而且國分寺不只四國有,在全日本都能見到它的蹤跡。
西元 8 世紀,聖武天皇在位時篤信佛教,他為了祈求國泰民安,便在全國 68 個地區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,位於奈良的東大寺和法華寺則被視為這些國分寺的總本山。

不過,也不是每間經過聖武天皇加持的國分寺都富麗堂皇,經過戰火摧殘,重建後的第十五番阿波國分寺小巧簡單,十分鐘就差不多看完了。
今天參拜的土佐國分寺規模大上許多,還有寫經和抹茶體驗,兩間國分寺真是命運大不同。

。Day 16:不會講日文,怎麼打電話訂房?

參拜寺院:第三十一番竹林寺—第三十三番雪蹊寺
🚶🏻‍♀️:18.6 公里
🛥️:700 公尺

今天遇上了之前在路上相談甚歡的美國遍路者,由於她也不會說日文,便跟我分享了訂房的不容易。
在四國鄉間和山區,大部份的旅館只能打電話預訂,對不會說日文的人來說滿苦惱的。
聽到這裡,我跟她分享了不會日文也能打電話訂房的方法,其實就是善用科技。

首先,由於 Skype 停止服務,得先下載別家能打國際電話的 APP,日本樂天集團旗下的 Viber 是個好選擇!
我從臺灣打到日本,音質清楚且幾乎沒延遲,大推!
(詳情可以參考 1200 公里的朝聖之路-四國遍路實用指南)

再來,先用 ChatGPT 將你的姓氏(他們只會稱呼你為 X 桑,全名沒有意義)、來自哪裡、幾月幾號要入住、要素泊還是一泊二食、詢問多少錢等資訊翻譯成日文,最後再一一貼上 Google Translate,請它大聲唸給對方聽就可以了。

最後的最後,聽到對方說:大丈夫です!
那就真的是大丈夫です,畢竟日本人是相當有誠信的民族。
我總共用電話訂了 10 幾家旅館,事後驗證,每一家都順利入住,沒有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流落街頭真是太感激了!

。Day 17:行前一定要馴鞋!

參拜寺院:第三十四番種間寺—第三十六番青龍寺
🚶🏻‍♀️:28.3 公里

今天公里數比較長,中間又需要上坡下坡,早上六點天一亮就出發。
從 35 番清瀧寺下來後,已過了中午,開始感覺到人鞋合一的輕盈感。
平常重裝上陣走 3、4 個小時,左腳腳後跟會開始出現過度摩擦的痛感,右腳腳踝則是卡卡的,停紅燈時得不停踮腳轉一轉才會好一些。
今天則是走了快 7 個小時才開始不舒服。

「我明明穿的是前輩們力推的 Salomon 啊,怎麼會這樣?」
想也知道,鞋子本人很好,問題是出在不知死活的我身上。
出發前好友就交代一定要把鞋子穿軟、要馴鞋,結果最遠只有往返 5 公里走去借書,覺得好好穿就放過自己了。
天天背著行李走 1、20 公里,才發現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,第一個星期覺得雙腳天天在尖叫,右腳腳背甚至腫一大塊,都想幫它們撥打 113 了。
第 17 天,終於有了人鞋合一,苦盡甘來的欣慰感。
請準備要走朝聖之路的朋友們,行前一定要馴鞋,才不會像我一樣痛得哇哇叫。

。Day 18:吃過一次就愛上的藁燒鰹魚半敲燒

參拜寺院:0
🚇:54 公里

今天大休息,靠火車移動到窪川,想做些開心的事,最後發現只想吃頓好吃的和逛超市,清心寡慾的程度讓我自己嚇了一跳。
趁著還在高知,獎勵自己一餐吃過一次就愛上的炙燒鰹魚,稻草香和鰹魚油花在口中化開時濃郁厚實,加點海鹽、蒜片和檸檬汁就是究極的美味!

這道高知名物的全名有點厲害:「藁燒鰹魚半敲燒」。
選用油脂量較高的鰹魚,用稻草大火炙燒鰹魚表面,去除腥味的同時也鎖住鮮美。
明天又有力氣大步向前了!

。Day 19:Go Go Power Rangers~🎵

參拜寺院:第三十七番岩本寺
🚶🏾‍♀️‍➡️:28.6 公里

岩本寺和其它靈場很不一樣,多數寺院的本尊只有一位,這裡則供奉了五位:不動明王、觀世音菩薩、阿彌陀佛、藥師佛和地藏王,根本是靈場界的 Power Rangers!(不小心透露出年紀了)

在 17-19 世紀的江戶時代,這裡是仁井田地區的「五社」,也就是五座神社所構成的札所。
到了明治元年,打壓佛教的廢佛毀釋爆發,五座神社原先供奉的神明被移到了今日岩本寺本堂,成為現今的五尊本尊。

本堂裡的「内陣の格天井画」是我目前見過最美的!
1978 年,岩本寺進行整修時,為了裝飾天井,在全國公開徵集了主題多元的畫作,從花鳥風月到人間曼荼羅,共計有 575 幅,超級壯觀!

。Day 20:充滿誘惑的修行道場

參拜寺院:0
🚶🏾‍♀️:34 公里

今日徒步公里數正式突破 3 字頭,耗時 9 個小時,人生來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。
再走完兩間靈場就結束的高知,被稱為「修行道場」不是沒有道理的,因為它十足十地充滿誘惑。
這裡不像群山環繞的德島,得自己想辦法咬著牙走過去,大部分的路段緊鄰海岸,巴士和火車班次多很多。

問題在於,幾間靈場相隔非常遠,最具代表性的三段分別是:
23 番藥王寺到 24 番最御崎寺:77 公里,我從位於德島的旅館出發,走了 60 公里。
36 番青龍寺到 37 番岩井寺:54 公里,這段我搭火車。
37 番岩井寺到 38 番金剛福寺:84 公里,走了三天才到。

沿著公路走著走著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巴士或火車經過,要是正好看到車上有遍路者,內心小劇場就會風起雲湧:「他花 1 個多小時就到了,為什麼我要走 9 個小時???」
「為什麼要用走的,妳又沒有要用苦行祈求些什麼,搭車不是很好嗎???」
「妳其實非常想搭車吧?」
「廢話!!!超想上車的,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沒在公車站牌前停下來啊!」
經過從早到晚的天人交戰,終於走到了目的地。

想了許久,還是沒想明白,但我打從心底覺得,能脫離原本的生活節奏,進行像「行走」和「迷路」這樣沒效率的事,是件很奢侈的事。

。Day 21:四國最南端,最靠近觀世音菩薩的地方。

參拜寺院:第三十八番金剛福寺
🚶🏾‍♀️:22.6 公里
🚌:20 公里

走了三天,終於抵達四國最南端,俯瞰著足摺岬的金剛福寺,光是從足摺岬欣賞太平洋的遼闊,就值得了啊!
一踏入金剛福寺,就聽到身旁跟我一起進來的日本人:「すごい~すごい!」
我懂她的情不自禁,金剛福寺是我目前看過庭園造景最講究也最大氣的靈場。

在 1200 多年前,空海站在這片海岬上,感知到了這裡就是最接近觀世音菩薩的「補陀洛淨土」,空海將此上奏給當時的嵯峨天皇後,天皇下令在此建立寺院,並賜了御匾「補陀洛東門」。
現在,走近仁王門,就能從這五個字看到當時天皇對空海的尊敬和信任。

。Day 22:遍路者的「名片」

參拜寺院:0
‍🚶🏾‍♀️:31 公里

今天想聊聊,第一次收到遍路者「名片」的驚喜。
在 27 番神峯寺吃午餐時,與一對夫妻打了招呼,可能從口音就知道我不是日本人,離開後沒多久這對夫妻再次折返,送了一袋食物,並遞上「納札」,也就是遍路者之間互相交流的名片。
我沒有準備納札可以給對方,但收到時超級開心!

納札是一種宗教名片,主要有三種用途。
朝聖者會在納札寫下自己的名字、地址、歲數、願望和朝聖日,將其放入靈場本堂和大師堂的納札箱,意在告訴神明和空海自己的到來。
第二種則是與朝聖者交換,一種互相祝福的概念。
第三種則是感謝好客的當地人,因此常常能看到民宿的留言板上貼滿納札。

能收到納札和滿滿的心意,在漫長遍路道上真是極大的鼓勵!

。Day 23:修行道場的最後一間靈場

參拜寺院:第三十九番延光寺
🚶🏾‍♀️:28 公里

今日最動人的風景,是遍路者在大樹下席地而坐、靜靜修行,他在修行道場的最後一間靈場提醒了我,莫忘初衷,安靜和留白可以很有力量。

修行道場的靈場共有 16 間,是四大道場裡最少的,我卻覺得走了好久好久,好不容易走到了最後一座,卻有種「這樣就結束了嗎」的不真實感,這心情真是難以形容。
修行道場結束的今天,正好也是整段行程過了一半的時候,等到結願那天,應該會非常捨不得吧。

這趟四國遍路,給了我與自己長時間獨處的機會,也帶來許多啟發。
真心希望更多人能親身體驗這條充滿意義的朝聖之路,也期盼這篇文章能為好奇或即將踏上旅程的你,帶來一點點幫助。
如果你對沿途風景或靈場景觀感到好奇,歡迎到島遊不在家的 YouTube 走走,在 Shorts 裡記錄了每一座寺院,那是我會不斷想念的珍貴記憶。

島遊不在家 YouTube 頻道

留言

延伸閱讀